站点管理 | 新版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助推研究型大学建设
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厅长在全省教育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6-09-02   |  浏览次数 :

(2016年6月28日)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教育审计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十二五”以来教育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十三五”教育审计重点任务。刚才,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市教育局、常州市教育局和如东县教育局作了交流发言,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很好,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省审计厅对教育审计工作历来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关心和指导,刚才,葛笑天副厅长充分肯定了全省教育审计工作的做法与成效,就进一步做好教育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民族未来。“十二五”时期,是江苏教育史上发展环境最好、改革力度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教育成果最为显著、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争取教育部的支持和指导,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各类教育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截至2015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今年1月28日,省教育厅在南京召开了江苏教育发展专家咨询会。应邀与会的全国知名专家一致认为:江苏“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任务圆满完成,发展水平总体超过世界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已经实现。江苏在推进“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落实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探索出一套在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省份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江苏样本”。

       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着全省教育审计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审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稳步提高,审计服务教育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审计手段不断完善。全省各级教育内部审计部门共完成审计项目10.48万项,审计总金额4235.09亿元,提出审计意见建议3.81万条,促进增收节支和核减工程投资额49.19亿元,切实履行了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为推进全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向全省教育审计战线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全省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教育审计,是完善治理结构健全权力约束机制的重要保障。今年3月2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新世纪以来的第三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到2020年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一达到、两提高”,即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如果不能尽快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办好一所学校,仅有人、财、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良好的治理体系,建立起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内部审计是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强化过程监管的重要方式。当前我省教育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部门和单位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管理方式陈旧,权力制约或缺,违纪违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损失浪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检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促进学校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通过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推动学校内部权力的合理配置和规范运行;通过评价和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促进学校经济活动有序开展。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教育审计,是规范经费管理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教育经费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总投入达967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764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0.7%和14.1%,有效保障了“十二五”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但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财政收入和教育经费投入影响较为明显。近两年,我省教育投入的增速明显回落,经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新的形势对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泰峰省长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经费使用“要优化结构、精准投入、提高效益”。我们要改变经费使用中的粗放“漫灌”方式,采取精准式“滴灌”,把教育经费用到最需要、使用效率最高的地方。作为“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的教育内部审计,通过对教育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适当性评价,可以发现经费分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从体制机制上完善管理、堵塞漏洞、保障资金安全;通过教育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对比分析和经费使用绩效的评价,可以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经费合理使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比如,我省苏北的一个县对教育内审工作非常重视,每年仅中小学基建维修工程就审减工程费用2000余万元,这就等于增加了相应的教育投入。

       (三)加强教育审计,是防控风险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检查、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等部门综合发力,着力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国家审计的频率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近几年的审计和巡视发现,一些单位存在着“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落实不到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预算执行不规范,基建项目、科研经费和国有资产等领域管理不严格,校办企业监管不到位,财务收支不合规等一系列问题。有的问题涉及资金量比较大、违规性质严重。部分学校由于内部监管不力,甚至发生贪污、受贿等腐败案件。我们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加强内部审计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健全干部管理监督体系,督促干部勤政廉洁,尽职尽责。要坚持“关口”前移,做好风险防范,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早发现、早纠正、早预防,坚决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漏洞”。要通过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综合发力,有效促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资金、资产和人员安全。

       二、积极推动教育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面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做好教育内审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内部审计科学发展,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一)创新审计工作理念,实现教育审计全覆盖。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教育审计工作必须更新理念,创新审计机制和方式,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工作效能,促进教育审计不断发展。要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加强对经济活动合法性、合规性评价,督促学校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教育审计评价、服务职能,做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学校科学规范运行服务。在观念上,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挥内部审计对教育经济活动的“体检诊断”功能,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求治本之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并从健全体制和完善机制入手,促进教育经济活动的规范运行。在时效上,要变事后审计为过程审计,做到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审计。在类型上,要从财务审计为主转变为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相结合,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评估和绩效审计,促进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和资金安全。在方法上,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实现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省(市)级财务、资产、教育资源等审计数据库平台,实现审计数据共享共用,提高内部审计的时效性。要实现教育审计全覆盖,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基建工程与维修、预算执行、财务收支、国有资产、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要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务求实效。

       (二)围绕教育发展中心任务,加大重点领域审计。审计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把握重点,解决突出问题。一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这两年,省教育厅将省属学校“三公”经费使用作为审计重点予以关注。从审计情况看,多数学校能够落实相关规定,“三公”经费支出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是,从审计厅和省委巡视组反馈的情况看,有的学校“三公”经费等公务支出仍存在管理不严的问题。因此,这项工作不能放松,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要通过加大学校公务支出审计力度,促进厉行节约和改进作风,将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去。二要加强教育重点工程、重要政策落实和科研经费的审计。内部审计要跟踪重点项目实施和重要教育政策落实的全过程,促进项目建设资金规范合理使用并取得预期成效,促进重要教育政策落地生根。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近年来审计发现问题比较多,社会也比较关注,归纳起来有两类:一类是乱用,另一类是不敢用,都影响了科研的深入开展和创新成果的涌现。最近,为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结合江苏实际及高校特点,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指导学校认真落实新的规定,确保科研经费规范使用,切实落实项目负责人的管理责任,推进科技创新。三要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充分利用好存量资源。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江苏教育已经有了厚实的物质基础。据统计,2014年底,我省各类教育校舍面积达1.78亿平方米,存量资产超过3000亿元。怎样管好用好这些存量资产,发挥其最大效用,在当前教育经费仍不宽裕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大国有资产的审计力度,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效结合,优化资产配置,规范资产处置,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资产安全。高等学校要加强经营性资产特别是校办企业资产的审计,完善“防火墙”机制,促进对投资企业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和增值保值。

       (三)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近年来,我们做了不少审计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有的项目质量还不高,审计报告精品少,审计建议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为此,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狠抓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要将质量意识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从计划编制、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整改等各环节提高质量。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编制好年度审计计划;项目选择要突出重点,抓住资金使用和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现场审计要着力发现问题,审深、审透、审实,不放过一个疑点;分析问题要追本溯源,查找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审计报告要评价客观、问题定性准确、处理意见可行、整改措施有力。要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审计程序,严格审计秩序和审计纪律,规范质量管理。要按照《审计评估工作指南》要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评估。积极组织开展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和项目评优,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加大审计结果运用,提高审计工作效能。开展内部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和预防发生问题。只有整改落实到位、结果运用到位,才能达到加强和规范管理的目的。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执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高度重视审计结果运用和审计整改工作,切实纠正屡审屡犯的现象,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一要落实整改责任制。被审计单位、被审计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项目审计发现问题履行整改职责。要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对审计提出的意见,认真采纳,逐一落实。要强化对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开展后续审计,督促审计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审计整改情况要作为评价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年度考核工作的内容之一。二要严格追责问责。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督管理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责任追究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内部审计部门要依法依规、准确客观界定责任,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及时上报单位主要负责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按程序认真组织研究,根据问题性质和导致的损失,进行责任追究。要及时移送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核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三要逐步推进结果公开。内审机构要按照积极稳妥、规范有序的原则,将审计整改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专项审计项目可以《审计结果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和广大教职工的监督。

       三、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履行领导责任。省政府第88号令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也就是说,行政“一把手”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一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省属高校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尚未明确主管审计工作的行政“一把手”,要尽快按程序调整分工,主抓主管审计工作,定期听取报告,及时研究问题,主动通过内部审计揭示问题、查漏补缺、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把审计结果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二要完善审计工作机制。要建立与各级审计机关的协调合作机制,积极配合审计机关工作,围绕教育改革发展中心任务,统筹安排教育审计工作计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要落实内部审计“知情权”,单位预算安排、大额资金使用、重大经济事项、重大投资项目的研究与决策等,应当请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参加。单位内部各部门应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资料等。三要加强条件保障。要保证教育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工作条件,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审计装备、审计经费等方面予以切实保障。

       (二)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做好教育审计工作,关键要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纪律严的审计队伍。近年来,我省教育审计机构队伍建设有所加强,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已独立设置内审机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是,还有一些单位内审机构不健全,审计人员总体配备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是审计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根据省政府第88号令要求,“管理和使用政府性资金、社会公共资金数额较大,或者所属单位较多的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因此,要切实保障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不受干涉、不受干扰。管理财政资金较多的省属本科高校和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前一阶段各地机构调整,有几个市做得很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局的内部审计机构保留了下来,有的还新设了内部审计机构。现在,一所本科高校全年运行费用都在10个亿以上,所以本科院校和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我们也请审计厅和编办给予支持。有条件的专科学校和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也要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已经设立的,不要撤并。当然,各个县(市)情况不一样,有的机构编制比较紧,但至少要落实审计责任,配备必要的专职审计人员,像如东县做得就很好。另一方面,要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配备与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相适应、结构合理、业务娴熟的财经、管理、法律、建设工程等方面专职审计人员。要严把进人关,配备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从事审计工作。要配好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让思想作风过硬、专业理论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来带队伍。要保持审计人员的相对稳定,省属高校、中专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变动应报省教育厅备案。建立兼职审计员制度,聘请熟悉业务、品德优良的兼职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利用外部审计资源,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审计业务。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水平。要加强审计人员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做到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审计。要关心审计人员职业发展,支持审计人员在职学习和参加相关专业资格考试,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

       (三)营造良好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对审计发展至关重要。内部审计主要是查找问题、促进管理,人们对此有些看法也是正常的。内部审计虽然主要是“挑毛病”、“找病因”,但目的是为了“保健康”,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懂的。因此,各单位负责同志要认识到位,旗帜鲜明地支持审计工作,主动向广大教职工宣传审计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普及审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扩大教育审计的影响力,努力营造了解审计、重视审计、支持审计的良好氛围,形成领导关心、社会关注、被审对象理解的良好审计环境,共同提升教育审计工作实效。同时,要加强教育内部审计交流和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为先导,带动教育审计创新,提升全省教育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同志们,教育审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工作,不断开创全省教育审计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审计处 copyright@2010-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 webmaster for more information reserved.
地址: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 邮编:2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