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管理 | 新版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助推研究型大学建设
国内高校风险管理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0-06-08   |  浏览次数 :

 进 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风险管理正越来越成为现代大学管理一个十分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对自身风险的反应却略显迟钝,相关研 究还比较欠缺。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是由政府举办,其资产所有制、运行体制、经营机制以及高校管理者的观念、素养、能力、选拔任命方式等都与国外高校有较大差 异,从而会面临一些特殊的风险,需要理论界深入探讨。本文在总结、梳理国内高校风险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探讨今后深入研究值得 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研究概况
国内高校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关注。上世纪90 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有人开始关注市场经济体制给高校产业、科研、后勤等方面带来的风险。1999 年,高校迅速扩招,与此配套的办学条件、特别是 硬件设施受到严重制约,于是学校开始大规模贷款、融资搞建设,导致高校财务风险增大,逐渐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至今仍在激烈讨 论。与此同时,随着大规模扩招和学费的适当提高,高校贫困生也急剧增加,迫使国家在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健全的情况不得不扩大助学贷款规模,从而产生高校催毕 业生还贷的风险问题并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进入21 世纪,社会对大学的普遍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人们在越来越普遍地接受高等 教育的同时,也对高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甚至是指责,各种形式的高校排名更是对高校形成了巨大压力;从高校自身看,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合并、调整之 后, 越来越多的大学变成了巨型组织。日渐复杂的外在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使高校风险越来越扩散和凸显。2005 年6月27 日,江西省教育厅在南昌市召 开风险管理工作会议,重点交流了高校如何建立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防范、转移学校风险等问题。有学者开始关注高校的全面风险管理,部分省、市的相关课题已经展 开,如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高校发展风险识别与预警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立项的“高校风险管理研究”等;相关研究课题主要有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立 项的“普通高校负债办学风险的规避与偿还对策研究”“助学贷款回收、风险控制与担保机构研究”、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高校资金风险预警及控制研 究”等。主要研究成果有:著作《高校风险管理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年),系统总结了高校风险管理的现状、主要内容及对策;李钊的博士论文 《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8 年) 对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类型与成因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民办高校规避办学风 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并分析了防范和化解民办高校办学风险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履责路径,揭示了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吴晓冰、 林晓丹也分别在各自的硕士论文中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高校风险管理问题。从发表论文看,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 以“高校风险”作关键词的论文很少 见,但篇名同时出现“高校”和“风险”的论文有960 多篇,其中涉及高校财务风险的论文900 余篇, 是当前高校风险管理关注的焦点,研究者主要从财 务或负债风险的识别、预警、化解、防患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另外60 多篇论文主要涉及高校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国外高校风险管理情况介绍以及高校人才 风险、学生事务风险、廉政风险等具体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方面述评 
      (一) 高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研 究者主要是借鉴或者直接移植了目前公认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研究院提出的企业全面 (CERM: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sRisk Management) 和以COSO 内控理论为基础的全面风险管理框 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CERM:ComprehensiveEnterprises Risk Management) 强调通过量化分析支撑下的决策 分析,在决策层面上管控战略方向选择、重大业务决策等方面的风险。而COSO 风险管理框架以内控为中心,强调通过制度、流程和财务等手段,在业务层面上 管控运营、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唐宁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提出了高校全面风险管理总体框架,涉及总体目标、基本内容、构成要素、基本流程和组织架 构等方面;吴晓冰提出高校全面风险管理应坚持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全方位风险管理、责任与激励、协调与效率等原则,坚持目标设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的风险管理程序。另外,胡建波借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法,认为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应包括组织结构、风险模型、风险评估、风险文化4 个部 分;华婷等从强化高校内部管理视角,将高校风险管理框架概括为组织建构、文化培育、信息畅通、强化内审等几个具体方面。在我国高校风险管理研究缺乏深厚理 论根基的情况下,借鉴企业或国外高校的相关做法是直接、现实的选择,但是,高校与企业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组织,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在管理体制、运行模式 上也存在较大差别。这种移植如何根据我国高校的校情进行修正,值得进一步思考,也有待高校实践的检验。 
      (二) 高校风险的分类 
      高 校组织复杂,风险无处不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风险进行了分类,反映了我国高校当前的现实,特别是突出了财务风险,但有的概括欠全面,没有凸显高校组织 风险的特点,并带有比较明显的企业风险分类痕迹。概括起来,高校风险应大致包括战略决策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实物资产风险、财务风险、道德(责任) 风 险、教学科研风险、行政管理风险、招生就业风险、学术风险、健康与安全风险、声誉风险等11 个方面。 
      (三) 高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李 望平等在总结一般组织风险管理理念与高校组织特点的基础上,建构了高校发展风险评估框架的三个部分。他们认为:高校发展风险评估首先应从大环境风险源审视 开始,归纳可能带来组织风险的具体因素,然后分析这些风险是通过风险域内各要素的安排而暴露,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风险暴露的分析,发现危机,最后预测 它们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徐辉运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探索了高校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模式和框架,提出高校风险评估管理体系主要应包括组织保 障子系统、规范标准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实施执行子系统等组成部分.孙孝文提出,高校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风险信息披露、风险等级分析、风险过程控制等策 略。柳清秀从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资讯系统、加强风险管理审计等方面提出了风险控制的具体对策。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提供了 高校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本思路和模型,但缺乏实证分析,其可靠性受到限制。 
      (四) 高校财务风险 
      有关研究主 要集中在高校财务内控风险、学生助学贷款风险、高校负债风险三个方面。熊筱燕等指出,高校财务风险的界定与评价既要反应财务指标体现出来的风险,又要充分 考虑高校运营质量方面的风险;张甫香设计了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张克友认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由预警信息系统、预测系统、预警指标体系、预警准则、 预警对策系统构成;刘长青分析了举债、净资产潜亏、现金短缺三个方面的财务风险; 邵金良等从财务收入、财务支出、贷款、内部管理四个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 了探讨;梁戈等指出,制度的缺失及高校资金管理者对市场的认识不足,将是高校资金管理风险的主要来源;徐建伟探讨了高校结算中心存在的风险;李曙光探讨了 在学生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因作为担保人而引致的主要风险以及风险管理体制的设计与控制措施;刘迎春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行学校、家庭和银行三方互动等 方面提出了降低贷款风险系数的对策。 
      负债风险是高校财务风险的核心。王子环较早提出,防患高校举债建设风险应坚持科学计划项目、审 慎筛选合作伙伴、举债量力而行、专款专用等原则;张海兰对高校防范贷款风险理论进行了有益探讨;郑鸣等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和BP 神经网络技 术两种方法,分别建立了两种预警高校贷款风险的模型;张舒怀探讨了高校贷款风险测算方法;郑萼从贷款规模和使用效益、贷款决策程序、贷款资金管理机制、财 务内部控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应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措施;胡小林认为政府是规避高校“贷款风险”的关键。 
      高校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组织,评估和防患其财务风险是一个世界难题,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对于高校负债的责任主体是高校自身还是政府也处在争议当中。 
      三、对几个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一) 风险理论的取舍
高 校风险管理研究是运用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来分析高校组织的风险。现代风险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对风险理论的取舍决定着高校风险管理研究的基本思路。通常,风险 理论均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第一,如何规范与测度不确定性;第二,不利的后果有哪些;第三,什么是风险的真相或它的真实性。” 由此,风险理论主要分 为客观实体派和主观建构派两大派别。客观实体派认为:风险是客观的不确定性,是可以预测的;一切不利的后果均以金钱观点观察与计价;风险真实性的认定,则 以数学值的高低为认定基础。主观建构派则认为:客观本身是风险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个人主观概率与判断是个人风险认知、风险偏好与风险行为的主要依据;风 险不是独立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之外的客观实证,而是由社会、文化历史进程建构而成;风险是违反规范的文化反应。国内虽然有少数学者在探讨高校全面风险管 理时糅合了两大学派的基本思想,但就具体问题的分析来看,绝大多数研究者仍主要倾向于客观实体派的基本思路。事实上,高校属于文化组织,多借鉴风险的社会 文化建构理论,即从文化规范与社会公平正义视角来审视高校风险管理更具现实意义。 
      (二) 研究领域的拓展 
      在 我国目前高校普遍举债,大批高校经济捉襟见肘、发展举步艰危的背景下,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研究理所当然。但是,对一个问题过分关注,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掩饰其 他同样十分重要的问题的存在。比如,如果我们对高校风险的关注过度聚焦在财务风险、甚至窄化到仅仅是债务风险上,完全屈服于财务风险带来的压力,那么高校 就跟寻常的企业没什么两样了,就很容易使我们忘记高校还普遍存在的教育质量风险、学术风险、安全与健康风险,甚至是高校最高层次的使命风险、理念风险等。 与企业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和政府追求公众利益最大化的使命不同,高校的使命是谋求人自身的全面、终极发展,即通过教育促使个体的人从知识上、道德上、精神 上成人,并通过科研和社会服务造福于人类自身。如果高校一味地算计着自己帐上的那几个铜板,而忽视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就会抽空作为高校的真正内涵。与当年 的西南联大相比,我们也许更不难发现,高校要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并不一定是缺钱。因此,应该把高校风险管理研究的视野投向更广阔的领域,从历史的长河来 审视高校是否在发生衰变、是否在市场的压力下坚守住了自己的使命和初衷。要知道,大学的风险主要不是表现为实体的消亡,而是更可能表现为大学精神的死亡或 变异。为此,我们要加强对一些基础性问题的探讨。比如:如何理解高校风险管理中“风险”的内涵? 高校风险管理与政府、企业风险管理有什么区别?高校风险 管理的目标是降低风险水平还是如何与风险共荣共存?高校风险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高校最核心的风险是什么?等等。 
      (三) 研究立场的选择
    目 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风险管理的研究都是站在高校的角度,旨在为高校领导者防患风险提供决策参考。然而,人类已完全置身于一个风险社会,高校的有些风险是整 个社会风险在高校的直射或折射,不是高校自身所能防患的。因此,研究者还必须站在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角度来加以分析,进一步增强高校风险的公开性和透明 度,吸引更多的高校风险攸关者来参与其中,在他们之间建立起明晰的责任,并建立良好的风险沟通机制,才有利于我们更加立体地来认识和管理高校风险。(李望 平)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论坛,2009.12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审计处 copyright@2010-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 webmaster for more information reserved.
地址: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 邮编:2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