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 要 内 容 及 指 标
|
处领导
|
责任人
|
完成
期限
|
一
|
★机关作风
与廉政建设
|
1.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2.实行“首问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机关;
3.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开展廉政教育,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
嵇康义
胡凤芝
|
全体
人员
|
全年
|
二
|
★制度规范
建设与执行
|
1.围绕研究型大学建设需要,按照“继承、完善、创新、提高”原则,修订和完善内审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促进内部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学习、执行国家省和学校新的制度规范,优化审计流程,加强复核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做好准备工作。
|
嵇康义
胡凤芝
|
吴盛南
于 纹
邓汉宾
|
4月
|
三
|
★审计信息化
建设
|
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在用好工程审计软件基础上,完成审计管理和财务审计作业软件的论证、采购、试运行和人员培训工作,以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
嵇康义
胡凤芝
|
于 纹
邓汉宾
|
5月
|
四
|
★二级单位预
算执行与财务
收支审计
|
1.继续实施附属医院、后勤集团、京江学院和职工医院等2014年度预算执行、财务收支决算审计;
2.开展二级核算单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情况专项审计;
3.强化财务收支审计问题整改。
|
嵇康义
胡凤芝
|
吴盛南
|
6月
|
五
|
★工程项目审计
|
1.根据后勤管理处等项目主管部门委托,开展基建、维修等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优化审计流程,注重施工现场调研,充分利用工程审计软件,加快审核进度,加强复核工作,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
2.根据省厅工程项目复审要求,对规定范围内的单项建设工程项目做好复审、跟踪审计的工作。
|
嵇康义
胡凤芝
|
邓汉宾
|
全年
|
六
|
★干部任期经济
责任审计
|
1.完善学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体制机制。根据需要,坚持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促进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
2.接受组织等部门的委托,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的离任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
嵇康义
胡凤芝
|
于 纹
|
全年
|
七
|
★科研经费
审计、审签
|
1.根据国家、省、教育厅和学校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新要求,服务学校“国字头”项目建设,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审签和调查工作,提出审计意见建议;
2.协助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建设,促进科研经费合理使用、规范管理,并达到预期科研目标。
|
嵇康义
胡凤芝
|
吴盛南
|
全年
|
八
|
★优势学科等
专项经费审计
|
1.根据省财政、教育厅和学校规定,做好省级、校级优势学科、中央与地方共建、省教学实验(践)示范中心等专项经费审计(调查)工作;
2.关注各类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进度,督促专项经费规范使用,提高学科、项目建设财务管理水平。
|
嵇康义
胡凤芝
|
吴盛南
|
全年
|
九
|
★审计整改
|
1.落实省厅文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
2.探索建立审计报告的交办机制和整改情况报告机制,强化审计整改的责任制和部门联动机制,提升审计整改效果。
|
嵇康义
胡凤芝
|
吴盛南
于 纹
邓汉宾
|
全年
|
十
|
企业年报审计
|
协调中介机构做好2014年学校全资与控股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鉴证工作,全面了解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学校加强企业规范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提高投资效益。
|
嵇康义
|
于 纹
|
3月
|
十一
|
经济合同审核
|
开展经济合同审核工作,进一步优化内部审核流程,满足基本建设、优势学科等重点建设项目合同工作需要,及时推动项目进展。防范合同风险,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
胡凤芝
|
于 纹
邓汉宾
|
全年
|
十二
|
招标管理及
项目验收
|
1.参与部门货物、维修工程和服务等小额采购的招标管理,推动阳光采购;
2.参与部分项目验收工作。
|
胡凤芝
|
于 纹
邓汉宾
|
全年
|
十三
|
审计调查
|
1.按省教育厅要求,开展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审计调查工作,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2.对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调查,为学校提供决策支持;
3.根据学校要求,开展二级核算单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专项审计(调查)等。
|
胡凤芝
|
吴盛南
于 纹
邓汉宾
|
全年
|
十四
|
审计宣传与
成果利用
|
1.加强内部审计法规的宣传,利用校园网、部门网站及时发布审计工作信息,让部门单位和广大教职工了解并支持审计工作;
2.优化审计环境,促进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
|
胡凤芝
|
吴盛南
于 纹
邓汉宾
|
全年
|
十五
|
审计队伍建设
|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专题职业培训和审计理论实务研究,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2.加强团队建设,充实审计人员,优化审计队伍专业结构与年龄结构。通过“传、帮、带”,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各级内审学会组织后续教育、专业培训和会议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取长补短。
|
嵇康义
|
全体
人员
|
全年
|